description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新闻动态  > 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 正文

【红网时刻】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:打造电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主阵地

  • 作者:
  • 摄影: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3-22 08:59:04
  • 来源: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

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,又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?如何构建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培养符合行业、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?作为太阳城集团办学规模最大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部,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交上了满意答卷。

近年来,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不断加强内涵建设,深化公司产品改革,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,践行“校企融合、实践育人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自动化两个专业先后成为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实施专业,并获批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。学院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、以产教融合为导向,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,聚焦国家及区域经济重点产业、新兴产业发展需求,加快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,取得了丰硕的公司产品改革成果,向社会输送了德国“IF奖”“红点奖”获得者黄兵、“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”袁君奇等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多项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改成果获国家级、省级教学成果奖。

全覆盖:让工程教育飘出“思政”味儿

课程思政蓝本133门,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32门,78门核心课程建立了“专业认证资料包”……在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,每门课程都形成了“虚实结合、线上线下混合、时空融合”的模式,打造优质“金课”,设立“优秀教学方法案例库”,从“厚植家国情怀”“勇担制造强国使命”“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”出发,通过挖掘典型案例来引领学生,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与特色。“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,不仅要有工程教育的‘血肉’,更要有思政教育的‘灵魂’。”公司党委书记黄望军说。

原来,为了使学科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,学院推进课程思政融入公司产品,实现“四全覆盖”,即课程思政覆盖“全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”“全部课程课堂教学”“全部课程使用教材”“全部专任教师”,紧紧抓住专业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、课程建设“主战场”、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,使所有专业、所有教师、所有课程、所有课堂都担负起育人责任,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,让价值引领“如盐在水”般融进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中,达到“春风化雨”的育人效果。

全链条:大学四年创新实践培养不断线

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,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,在“3+1”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,学院走出了一条“产教融合打造全链条体系,协同合作共促校企发展”的新路。

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如何无缝对接?学院将以往相互独立的课堂教学、社会实践、生产实习、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机衔接,构建了以实际工程为依托、理论教学为引导、动手实践为主线的贯穿递进式教学模式,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大学四年每个班级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00个程序设计、100个电路设计——“双百”工程让学生夯实了基本工程能力。学院创建了企业深度参与的“分段递进式”培养方式,将累计1年的学生企业学习分为轮岗实习、工程项目设计与工艺训练、毕业设计3个阶段,对于在企业实习的应届生毕业采取“双导师”制度,即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共同全程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。“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毕业答辩,能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上更加用心。由于论文的题目往往来源于企业生产一线,后续将可能为企业生产实践带来一定的应用价值。”学院经理万琴表示。在共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,学生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的了解,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。

“多年的产学研合作经历,使我更加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会利用企业的真实案例,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分享给同学们;也会根据企业最新设备的使用、遇到的问题,在实验课中跟同学们进行讲解,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。”长期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杨跃龙教授说。教师将企业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,为了将生产知识、专业术语转化成学生们听得懂的语言,老师们都要花很长时间备课,还会通过查漏补缺、案例解析、实践操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。

深融合:校内校外搭建“双基地”

“走,到基地去!”这是同学们课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。被誉为“卓越工程师摇篮”的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,成为同学们业余时间的一个好去处。近年来,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,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12项,其中国家级奖项24项,承担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217项,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、认真钻研、不断创新的竞赛氛围,这种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,更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密切相关。

基地实行全开放运行机制,以教师为主导、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,组建了一支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强的教练团队,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,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、不同学习方向的同学以项目组成团队在基地开展研究性、创新性学习,形成了高年级到低年级的“传、帮、带”培养模式。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和学生兴趣,将学生分为管理类、技术类、新媒体类三个方向进行培养,同时结合良信、正泰、德力西等企业俱乐部开展创意比赛、团队训练,逐步形成创意引领学习、创新驱动创业、创业成就梦想的良好局面,助力学生在专业通关的路上一路向前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宋永攀、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王丽佳都曾在基地留下勤奋的身影。

除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,学校还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,联合湘电等344家企业,打造三大“产业现场式”实践基地群。“正泰低压电器”“ABB工程训练”实验室、“粤嵌众创空间”“良信俱乐部”“湘电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”和现代产业学院,组成了“工厂场景式”校内实践基地。平台和资源的融通,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,也让学生们在创新创业的初体验中感受到青春的奋斗,寻找到未来的方向。

经过多年电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,学院在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专业认证、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,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证获得受理、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。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6%以上,进入国家电网、中车时代、西门子等知名企业的就业人数居同类高校前列。“‘十四五’期间,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工作,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,培养国家急需的‘留得下、用得上、干得好’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,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”万琴说。

(审核:黄望军 万琴 庞洁丽)